2020-08-11
閱覽人數: 3556

歐康維視(1477)商業模式的利弊 (信報「財智博立」專欄)

藥明康德(2359)於香港及中國兩地上市,市值已達2800億港元,成為恒指成份股,只是時間問題。集團為中國主要的藥物研發外包機構(CRO),主要業務為提供一系列研發及生產服務,包括發現、研發及生產小分子藥物、細胞療法及基因療法,以及提供醫療器械測試服務,公司通過在新藥研發早期階段以專業知識為客戶賦能,在研發、臨床及製藥階段,則提供從「跟隨專案發展」到「跟隨藥物分子發展」的服務,進而在產品後期開發及商業化階段獲得更多的業務機會。

除CRO業務,我們在公司年報可發現藥明康德投資了不少公司,包括於香港上市的錦欣生殖(1951)及華領醫藥(2552),集團希望建立一個醫藥健康生態系統,並進行選擇性投資,主要集中於可推動醫藥健康行業發展的尖端技術、戰略性長期投資及風險投資基金,以進一步接觸到更多生態系統的參與者並保持科學前沿地位。藥明康德所投資的公司,在藥物研發、臨床及製藥階段於合適情況下也會用上其CRO服務,集團會收取相關費用,可相應減少投資風險,若果所投資公司研發進展順利,也可藉一級市場融資及招股上市時出售股權套利,可算是利用自身優勢而發展出的一個另類投資策略,藉此為股東增值。 

歐康維視(1477)是一家中國眼科醫藥平台公司,致力於識別、開發和商業化同類首創或同類最佳的眼科療法,今年7月於香港上市,保薦人是高盛、摩根史丹利及UBS,當天開市價較招股價高出193%,市場反應大大超出預期,收市時升幅仍達152%,市值超過200億港元,不過公司只成立三年,2019年收入只有19萬元人民幣,純虧超過13億元人民幣。歐康維視的大股東是通和毓承(6 Dimensions Capital),是毓承資本與通和資本於2017年合併而成,而前者成立於2011年,為藥明康德風險投資部門獨立而來。 

通和毓承建立歐康維視這間公司,是基於更進取的VIC商業模式,主要元素包括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及研發外包(CRO)。這種商業模式源於美國,而中國先行者正是藥明康德,2011年前後用300萬美元投資由兩個科學家成立的美國公司Callidus Biopharma,此公司藉助藥明康德CRO平台進行研發,實現小批量生產用於動物模型試驗,並於2013年被Amicus以1.3億美元收購,藥明康德在資本市場賺錢外,提供CRO服務會收取費用,過程中得到的數據亦可優化本身CRO平台,正正是VIC模式對CRO機構精妙之處。 

於歐康維視此個案,2017年才成立孵化團隊,其後招攬日本百年眼科製藥公司參天製藥及瑞士跨國製藥公司愛爾康的管理團隊加盟,引入多項海外的重要眼科藥物管線項目,很快便建立一個集各家大成的眼科藥物平台,吸引了更多的資本投入,三年後更可上市集資近18億港元,大規模建立生產設施。歐康維視此類更進取的VIC模式,可為純資本操作,連在研藥物也是現成引入,沒有開拓藥物的研發者的感情元素,各上市前持份者基本上於上市後已封了蝕本門,可能對公司未來發展的自發推動力相對不大。不過,對於小投資者可算有利有弊,利的是因主要持份者著眼的利益較中短線,會更懂得把握如中國科創板成立的機會,利用資本市場推升股價以集資,小股資者的回報或許會來得更快,是優是劣,一切看上市前持份者的取態,這是一個需要注意的風險。 

對我們的投資理念而言,是希望可以和所投資公司一起成長,若要投資一間藥物研發的公司,較傾向注重開拓藥物的研發者在公司的位置,因為他對藥物研發的成功與否及未來的進一步發展最上心。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持有藥明康德(2359)

中原博立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