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6
閱覽人數: 2621

芯片博奕環境更易找出強者(信報「財智博立」專欄)

自去年開始,芯片成為全球熱門課題至今,去年是中美爭拗的焦點,今年則是芯片短缺逐步影響各行各業,全球最大芯片製造商台積電(TSM.US)總裁魏哲家於4月中提到,芯片產業長期需求的結構性提升,以及供應鏈的短期失衡現象,預期全年產能將供不應求,短缺將持續到2022年,先進製程更可能延續至2023年。

芯片基本上已經滲入到生產與生活的所有領域,跟據台積電的年報,芯片的主要用途可分為(1)智能手機,包括處理器、5G、屏幕控制、無線充電、生理感應器、人工智慧應用等;(2)高效能運算(HPC) ,包括中央處理器(CPU)、繪圖處理器(GPU)、加速器、高速網路晶片等,可以應用於個人電腦、伺服器、平板電腦、遊戲機、數據中心及5G基站;(3)物聯網,包括用電控制晶片、聯網晶片、感測晶片等,可以應用於智慧穿戴、智慧音箱及監視系統;(4)車用電子,包括處理器、感測器、光學雷達(LiDAR)、電源管理晶片等,可以應用於電動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資訊娛樂系統;(5)消費性電子產品,包括人工智慧等,可以應用提高電視畫面品質及語音控制。芯片用途五花八門,還可以應用於航空航天、醫療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工業機械、交通運輸等。

既然芯片需求這樣廣泛,恰好處於平衡狀態的供應鏈,若果遇到需求忽然上升,或供應遇阻,便很容易演變成供不應求的狀況,當一連串影響供求的事件接連出現,情況便變成現時很不理想的芯片短缺狀態,要追溯源頭,中美關係緊張應為始作佣者。2018年,中芯國際(981)曾向ASML下單一台EUV光刻機,由於美國政府的阻擾,這台機器未能交付,令芯片產能未能提升;由於華為於2020年5月被美國制裁,不能於120日後購買有美國技術元素的芯片,華為因此於限期前大量採購芯片作備用,其他中國智能手機生產商為填補其市場份額,亦同時大量搶購芯片。還有,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多地芯片產能受到影響致供應減少;2021年首季自然災害影響下,令美國及日本部份芯片產能停頓。

另一方面,疫情催生各國採用在線辦公、在線教學、在線會議、網上娛樂和直播等以避免公眾接觸,大幅增加對各式電腦及相關硬件、伺服器、電子消費品等的需求;汽車行業更大失預算,本以為疫情令需求減少,但大家適應疫情環境後需求迅即湧現,先前取消的芯片訂單需重新排隊,一試便知龍與鳳,供應鏈管理較差的企業所受影響明顯較大,行業地位較遜的企業,談判能力較差下,自然也落後於人。

於這個罕有的博奕環境,可謂強者越強,更見投資者需要投資在強者上,才可取得比市場更好的回報。何謂強者,需有一個可以持續建立競爭優勢的商業模式,及管理層可以持續為公司及股東創造價值。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持有台積電(TSM.US)

中原博立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