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買後付」能否取代信用卡? (明報「明智博立」專欄) - 中原博立

「先買後付」能否取代信用卡? (明報「明智博立」專欄)

主頁 » 「先買後付」能否取代信用卡? (明報「明智博立」專欄)
「先買後付」能否取代信用卡? (明報「明智博立」專欄)

外國年輕人之間近年流行一種新興貸款 -「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BNPL) ,用戶只需下載「先買後付」供應商的手機應用程式,進行簡單的身份認證,便可以把購物金額進行三至四期的免息分期。「先買後付」在歐美深受Z世代(在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青年歡迎。這時讀者心中難免會出現一個疑問:同樣是分期付款,先買後付與信用卡有何不同呢?

首先,在商業角度,與傳統信用卡以信用評級為重要批核指標不同,「先買後付」公司使用先進的數據分析模型評估用戶違約風險,數據包括用戶的互聯網瀏覽習慣,甚至仔細到用戶的手機充電習慣,經複雜的人工智能運算後決定用戶的違約風險。「先買後付」甚至不需要參考傳統信用評級報告,違約率仍遠低於傳統消費貸款。

盈利模式是另一個重要差異,與信用卡以利息為主要收入來源不同,「先買後付」公司主要靠從商戶收取分成獲利,以澳洲業者Afterpay為例,每單交易向商戶收取4%分成,而用戶即使逾期還款也只會被罰手續費,不會出現信用卡如滾雪球的複息計算。

在用家角度,先買後付申請手續簡單,不必等待銀行批核及寄出信用卡。而且信用卡最讓人頭痛的是難以讀懂的帳單及不清晰的收費。相比之下「先買後付」的帳目簡單直觀,讓人一目了然。「先買後付」也有較嚴謹的限額制度,沒有鼓勵過度消費,而是以保護客戶為先。另外,在網上用信用卡進行網上消費需要輸入冗長的卡號和驗證碼,而「先買後付」只需打開app便能無縫支付,用戶體驗更佳。

在部分歐美地區年輕人之間「先買後付」的滲透率已超越信用卡,如果這個消費模式的改變持續,在Z世代完全進入職場成為社會消費主力後,先買後付有望成為主流消費貸款。

已上市的「先買後付」公司有美國的Affirm (AFRM)和澳洲的Afterpay (ASX: APT). 其中Affirm本月宣佈與Amazon合作成為線上支付渠道,股價單日暴升50%。美國支付巨頭Square (SQ) 於8月宣佈將以290億美元收購Afterpay,完成收購後計劃將Afterpay整合進Square旗下的Cash App生態系統。我們看好整合後的協同效應,Square將獲得Afterpay在全球共1,600萬名年輕用戶,令Cash App用戶數一次增加超過兩成。

在投資「先買後付」相關股票前,必須留意很多國家的法律並未追上這個新興產業。將來各國政府必然會立法規管,帶來一定的政策風險,但我們認為適度規管更有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洪龍荃,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蔡銳,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研究團隊/中原資產管理分析員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持有Square(SQ)

中原博立

「博立」品牌,由兩位知名及經驗豐富的投資總監 - Michael Kan 簡志健 和 Larry Hung 洪龍荃共同創立。他們除以價值投資為基礎,更重視公司的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及增長潛力,致力發掘可持續增長且有機會被重估價值的公司。他們非常重視公司質素,勤於公司專訪,深信投資決策應該根據基本研究及分析而決定。他們也極其重視風險控制及操作紀律,投資風格經歷多年實戰的驗證,長綫回報傲人。

中原「博立」全權委託投資組合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