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認識了一間在美國做工程機械租賃的公司United Rentals (URI),了解到社會分工專業化而催生的需求如何被解決,為社會各方形成多贏局面。客戶對機械設備的需求可能不算頻繁,以建築工地為例,視乎何時接到新項目以及項目的進度,才會需要用到某些設備,所以購買機械設備從成本效益的角度而言並不划算。即使使用頻繁,對客戶而言選擇租賃的方式可以避免高昂的前期資本投入、支付利息和每月還款,也不需要著重設備的利用率、維修保養和存放成本。甚至可以租用最新、最先進技術的機械設備,亦可以隨時因應需求調整租賃機械設備的數量。
而生意模式有點特別的地方是,收入是由購入設備的總成本、租金率和出租率帶動,但公司不能單一地極大化出租率或者租金率,因為不同機械設備的出租率和租金率之間有機會呈反向關係,而且公司不會讓設備用到最後一刻,而是到了某個階段會把設備出售,達致資本回報率最大化,因此還需要平衡租賃期內的回報、維修費用與出售價值。如果觀察投資現金流情況,會發現過去幾年設備的出售所得現金佔去其資本開支的約三分之一。另外就是相對於較普遍的挖掘機、起重機、壓路機等各種大型設備而言,其他專業設備例如電力和空氣調節系統、流動存儲設備、組件式辦公室等的租賃,整體毛利率會比較高,其中原因在於,對於客戶而言企業某程度上提供了一籃子設備租賃解決方案,在租賃大型設備時會願意順道租賃其他專業設備。
規模是United Rentals一個很重要的優勢,隨著規模的擴大使得企業可以更具吸引力的價格採購設備,也使公司可以服務對工程機械設備數量需求比較大的客戶。不同的分支之間可以共享設備,亦可以提高交付和回收效率、車隊利用率等。同時對公司而言上下游均比較分散:2022年十大客戶佔比4%,十大供應商佔比45%。因此不存在客戶或供應商集中風險。
有趣的是,找到一篇2013年的中國建築機械雜誌期刊,裡面對United Rentals以致整個租賃行業的描述似乎並不太過時,也指出了生意模式具備可持續性的核心。包括信息化管理非常強,即將出租、剛剛運回、需要保養的設備按不同區域停放,對零件大至輪胎、發動機,小至螺絲帽均進行信息化管理。為了防止設備因為出租後被損壞,除了事先拍攝照片,亦建立詳細的跟踪報告和清單,一旦出租後發生部件損壞情況也會收取費用。而中國方面目前似乎還沒有像United Rentals這樣的公司出現,尚待解決的問題可能在於施工環境的不同使維修保養的難度有異,無法保障二手機械設備的品質。其次有租金回收環節方面確保沒有欠款等問題,另外也可能跟同質化競爭有些關係,因為高度直接的競爭會影響了設備租賃的回本期。
洪龍荃,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卓穎姿,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研究團隊/中原資產管理分析員
執筆之時,博立客戶沒有持有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