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和宣布以逾千億元出售中港以外碼頭業務,其中包括位於巴拿馬運河兩端的碼頭,金額已等於長和總市值。誠哥在96歲高齡再次締造「千億巨Deal」,縱使今次出售背後或許是因為政治壓力,但是賣價也非「賤賣」,最終新買家接手後的結果如何,還要等待時間驗證,畢竟誠哥的往績驚人,做其對手大都「輸多過贏」。
長實這次的公告令我回想起2007年曾閱讀《全球商業》對李嘉誠的訪談,題目為「不疾而速」,我仍保存相關剪報至今,不時閱讀,每次閱讀均有新的體會。李嘉誠在創業數十年曾經經歷多次危機,但是企業卻能夠成功跨越多個經濟周期、橫跨數十個國家,每次跨入新產業,雖不一定是產業的先行者,卻總能先馳得點。李嘉誠本身是一個極度厭惡風險的人,極度重視風險管控,從不喜歡意外。他能夠成為華人首富,在大膽擴張中而從不翻船,這是因為他會不停研究每個項目要面對可能發生的壞情況下出現的問題,所以往往花90%時間考慮失敗。因為成功的效果是100%或50%之差別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可能帶給企業極大損害,所以當一個項目發生虧損問題時,即使金額不大,他也會盡快解決問題。任何事業均要考慮自己的能力才能平衡風險,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世上並無常勝將軍,所以在風平浪靜之時,好好計劃未來,仔細研究可能出現的意外及解決辦法。
李嘉誠過往善於把握時機,他很會掌握市場週期起伏,並會顧及與國際經濟、政治、民生一些有關的各種因素,這次賣出港口業務已是一例。除此之外,他的每次出手也非常迅速,從不拖泥帶水,關鍵是在於要做足準備功夫、量力而為、平衡風險,他提過「審慎」也是一門藝術,是能夠把握適當的時間做出迅速的決定。同時,他每每能夠快人一步是因為他善於學習,在事前吸收經營行業最新、最準確的技術、知識和一切與行業有關的市場動態及訊息,才有深思熟慮的計劃,讓自己能輕而易舉在競爭市場上處於有利位置。另外一個深刻印象是李嘉誠提到成功的三個原則,第一個是做那個行業一定要追求那個行業最好的知識,最好的技術,且處於最佳狀態。第二個是努力和毅力,做到極致。第三個是建立好的制度和人才。而他的經營之道主要以四句作結,分別是“好謀而成”,指凡事都應該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分段治事”則是洞悉事物的條理,按部就班;“不疾而速”是指需在事情發生前有充足的準備;“無爲而治”則是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統來管理。
作者洪龍荃,博立聯合創辦人、基金經理、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沒有持有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