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豬週期引發的投資思考 - 中原博立
超級豬週期引發的投資思考

超級豬週期引發的投資思考

最近瀏覽了一篇有關超級豬週期的專題報導,儘管整篇報導並不涉及股票投資,但是從中也可以獲得一些啟示和引發一些思考。

從2018年中開始至今,中國的生豬價格經歷了暴升和暴跌。主要是由於非洲豬瘟在中國爆發導致生豬數量大量減少,引發供需失衡。供應遠低於需求導致生豬價格連續33個月上漲,沒受豬瘟影響的飼養者賺到了高額利潤。農村裡多隻豬被高價收購,有農戶淨賺百萬元。如此景況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加入,越來越多的豬被飼養和售賣。大家都在建豬場,很多養豬的農戶/養殖場即使到了可以宰殺的體重仍然繼續餵養而非出售,認為上升空間還未見頂。

然後2021年初供求關係開始轉換,這次是供應遠大於需求。於是豬肉價格連續下降直至腰斬。在2020年生豬價格高位進入市場的人損失重大,有的人更在養豬熱潮期間把外出打工和畢生節儉攢下的積蓄拿出來蓋豬場,最終失敗還欠下供應商的飼料錢、建豬場的工人工資等費用,無力償還。

引發的思考點首先是避免在市況過份熾熱的時候進入市場,這屬於老生常談以及屢見不鮮的部分。尤其是養豬的進入門檻低,屬於一個高度市場化和商品化的市場,在市況過份熾熱的時候進入,往往超額利潤已經消失,而風險則蘊釀得越來越大。

其次是一個暴漲暴跌、極度波動的環境帶來財富和機會,但也帶來了毀滅和災難。有農戶迅速致富,亦有農戶因此傾家蕩產、負債纍纍。如果放到投資層面的話,Howard Marks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裡提過,最重要的不是波動性風險(即股票上漲和下跌),而是永久損失的可能性風險(例如買到差劣的公司)。但也存在一個這樣的比喻:一個身高1.7米的人是有可能在平均1.5米水深的地方溺死的,因為1.5米是一個平均數,最淺可以是1.2米,最深可以是2.0米。即使平均回報率一致,買入一個要經歷暴漲暴跌的資產和一個平平穩穩的資產始終有很大分別,要考慮的是中間能否存活下來,或者在暴跌期間是否真的能夠做到獨善其身,早就抽身而退?

最後是感知高位比感知低位可能更為容易。我們不能感知最高點,但是會有很多訊息告訴我們價格是否處於高位。有個養了快30年豬的農村老家一直在關注政府發出的全國生豬存欄量,亦清楚自己周圍同行的情況,因此在2021年初前就出售了手上的肥豬和豬仔,避過了豬價的暴跌。但如果在豬價暴跌期間,周圍同行都正在恐慌拋售,有人採取逆向思維去收購這些豬,是否就能夠買到低點?會否正好買在山腰而不是接近山下?是否就不會發生虧損?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地方。因此放到投資層面的話,對資產內在價值的拿捏就變得非常關鍵,只有它才能讓你確定是否買得足夠便宜、物有所值,買在山腰或山下才能夠變得相對次要。

卓穎姿,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研究團隊/中原資產管理助理分析員

中原博立

「博立」品牌,由兩位知名及經驗豐富的投資總監 - Michael Kan 簡志健 和 Larry Hung 洪龍荃共同創立。他們除以價值投資為基礎,更重視公司的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及增長潛力,致力發掘可持續增長且有機會被重估價值的公司。他們非常重視公司質素,勤於公司專訪,深信投資決策應該根據基本研究及分析而決定。他們也極其重視風險控制及操作紀律,投資風格經歷多年實戰的驗證,長綫回報傲人。

中原「博立」全權委託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中原博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