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李小龍的哲學聯繫到投資 - 中原博立
透過李小龍的哲學聯繫到投資

透過李小龍的哲學聯繫到投資

不久前去香港文化博物館,原先是為了看看梅艷芳紀念展,結果順道也看了李小龍的展覽,重溫一下李小龍的哲學,感受到和投資的聯繫。

「人 – 有生命並且會自我創造的個體,永遠比任何既定的風格或門派重要」

李小龍在美國留學期間修讀了哲學和心理學。除了刻苦和磨練武術和教授功夫,明白知識的重要後也修研學術,閱讀及思考成了生活日常,家中藏書涵蓋哲學、武術、心理、歷史、舞蹈等多種範疇。一個喜歡武術的人,會願意花時間大量閱讀,是很特別的事。

李小龍留下的大量訓練日程,顯示他歷年來不斷檢視及改進鍛練模式。而他較後期的訓練日程表,已不再包含傳統招式套路的訓練,取而代之的是柔韌性、耐力及負重練習等科學化訓練。他甚至會設計和改良訓練器材,以達到更佳的訓練成效。

在1968年的<<黑帶>>雜誌年鑑中,李小龍指出習武者不應受制於傳統的招式訓練,而是要根據自己的長處及能力,來發展適合自己的技巧。同時,他在其<<截拳道 – 自我解放之道>>的文章中亦指出不同搏擊風格會限制人對事物的觀察和認識,使習武者將傳統的信念及教條當作真理,將武術法則及套路招式當作實踐,這不僅不切實際,還有礙學習者成長。而截拳道本身,就是「沒有固定技術動作、沒有套路形式」的武術哲學。

我們初初學習投資,很容易會想找一個看起來行之有效的門派,然後照搬門派所教授的招式和知識。例如初初接觸投資,書本會告訴我們一套股票篩選指標;尋找好公司的時候,又會說成功的公司應該具備這些特徵;具體進行估值的時候,又會有很多參考指標;到了正式投資的時候,又會說持有的過程應該是怎樣的心態……我們會很想總結出一套通用的方法論或規律,把這套方法套用至所有情境中,但是這樣有機會使得自身的思維變得機械化。這個世界的確存在著很多規律和理論,但是往往不會放諸四海而皆準,尤其是具體遇到某個特定案例和場景要實踐的時候。同時投資的世界並不存在標準答案,如果存在標準答案也就不會存在超額回報。我們會學習和累積很多的知識,但不能夠被所學習的知識綁架和局限,而是保持對知識的開放性。

其中一個電影片段,李小龍對徒弟說「我不能教會你,我只能幫助你去探索/發現自己」。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面對的環境和挑戰、所擁有的資源、性格特質、長處和能力都不盡相同。儘管我在投資路上會尋找很多「教師」作為自己的啟蒙,但最終我也只能探索出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方法,然後不斷實踐和改良,亦不能受限於門派本身設下的條條框框。

卓穎姿,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研究團隊/中原資產管理分析員

中原博立

「博立」品牌,由兩位知名及經驗豐富的投資總監 - Michael Kan 簡志健 和 Larry Hung 洪龍荃共同創立。他們除以價值投資為基礎,更重視公司的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及增長潛力,致力發掘可持續增長且有機會被重估價值的公司。他們非常重視公司質素,勤於公司專訪,深信投資決策應該根據基本研究及分析而決定。他們也極其重視風險控制及操作紀律,投資風格經歷多年實戰的驗證,長綫回報傲人。

中原「博立」全權委託投資組合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