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兩巨頭在收購及管理上的差異 - 中原博立
生命科學兩巨頭在收購及管理上的差異

生命科學兩巨頭在收購及管理上的差異

Danaher(DHR)和Thermo Fisher(TMO)都是通過外延收入和內生收入增長去帶動長期回報。Danaher成立30多年進行了超過400次併購,過去7年有超過50%的收入都是通過併購得來。而Thermo Fisher併購數量也超過70次,每年會將60至75%的資本用於併購上。由於他們的收入絕大部分都是重複性收入,因此能夠建立持續源源不絕的現金流,收購的資金主要源於經營活動現金流,是公司外延收入得以持續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優越的投資併購能力是實現外延持續增長的直接手段,三者互相支撐和速進,形成良性循環。

Danaher和Thermo Fisher經常被拿來比較。首先,在商業模式上,Thermo Fisher的商業模型Practical Process Improvement (PPI)系統比Danaher的Danaher Business System (DBS)更輕型,Thermo Fisher會使用各種工具。但是沒有嚴格到必須做從第一步做到第四步。可以做一,二,假如不合適,可以移到第三步。它的流程是一個有紀律的過程,是建立在數據之上的,但具有靈活性。因此Thermo Fisher模型的操作自由度比Danaher模型多一點。Thermo Fisher的前員工表示,在Danaher裡工作感覺會被流程限制,適合喜歡跟流程做事的人員。

另外,在併購人員整合方面,Danaher會盡可能保留管理團隊但是通常會換掉CFO, 這是由於Danaher希望被併購的公司能在財務和管理上盡量融入DBS, 以數據為基礎,因此CFO需要精通DBS的體系。而Thermo Fisher一般會全部接收被併購公司的員工。

他們的銷售渠道也有些不一樣,Danaher的直銷比例更重,而Thermo Fisher在分銷渠道商有很大的佔比,尤其在診斷領域的分銷渠道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在科研界的分銷渠道也有很大的份額。

最後,由於研發時間長,成本高昂,併購是生命科學公司成長上必不可少的動作,這兩家公司均具備成熟的併購的體系,看它們如何選擇併購目標,整合業務及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從而提高投資回報,是值得投資者參考借鑒。

傅可怡,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研究團隊/中原資產管理分析員
執筆之時,博立客戶沒有持有上述股票

中原博立

「博立」品牌,由兩位知名及經驗豐富的投資總監 - Michael Kan 簡志健 和 Larry Hung 洪龍荃共同創立。他們除以價值投資為基礎,更重視公司的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及增長潛力,致力發掘可持續增長且有機會被重估價值的公司。他們非常重視公司質素,勤於公司專訪,深信投資決策應該根據基本研究及分析而決定。他們也極其重視風險控制及操作紀律,投資風格經歷多年實戰的驗證,長綫回報傲人。

中原「博立」全權委託投資組合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