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企業而言,發展到一定規模便會出現大企業病從而效率低下,盛極而衰,很少有企業能穿越百年仍然健在。Johnson & Johnson (JNJ.US)作為一家136年的老品牌,一直在世界500強中屹立不倒,實屬不易。
Johnson & Johnson能夠實現百年基業靠的不是一兩個產品,而可能是看不見的組織與價值文化,它的組織結構能創造一個利於產生卓越產品和服務的環境,構建有利於選拔領導和優秀人才的制度。公司有著分散性組織結構,提供不同的機遇給不同人才去管理旗下超過250家的子公司,比如當年一位華人女高管曾出任公司副主席及董事會成員,是當時全球製藥巨頭中職位最高的華人之一,不過後來因她領軍被寄予厚望的藥物接連失敗,公司又遇到專利懸崖,股價一路下滑,她無力回天而不得不選擇退下來,從這個案例中可見,公司的用人奉旨能者居上,不行就下來,不會因為屬美國少數族或者女性而設天花板,有著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
另外,通過分散式經營,不斷的外部和內部創新,業務多元化發展,能減低單一產品下行造成的風險。公司的三大業務不論是製藥,醫療設備還是消費品業務獨立分拆出來都很龐大,每一項都是產品線極為豐富,光是把製藥業務拆出來,其營業額都能排上製藥行業裡的前五名。
當然,不可避免地,業務過分龐大和多元化會造成包袱,經營效率降低。近年,公司由於業務過於龐大,並且專注投入製藥和醫療設備的發展,忽略了消費品業務,協調性也有問題,因此阻礙了其發展和衍生了一些經營問題,例如嬰兒爽身粉等被指出有致癌風險便面臨各種起訴,所以管理層決定分拆消費品業務,把它變成獨立上市公司。
與此同時,由於未來美國藥物集採實施的影響,可能會壓榨公司的利潤,雖說公司有充裕的現金流,債務評級優良能夠降低借貸成本,但也需要更多資金投入去做創新研發以維持其競爭力,所以拆分業務不但能夠專注於製藥和醫療設備的經營,也能夠提供額外融資,去渡過集採等不確定風險。
這讓我想起,當年General Electric (GE.US)由於企業業務過渡擴張,種類甚至延伸至電影製作,保險,塑料,核電站等過分不相關的業務,但又缺乏能妥善管理的系統和人才,並且缺乏對趨勢掌握的能力,從而走向衰落。
由此可見,一家公司能做到因時而變,順勢而為,保持龐大的組織機構的靈活性,及時應對內外部因素的變化,才能讓一家百年老企業在不斷變化的時代環境中得以生存和持續發展走得更遠。
傅可怡,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研究團隊/中原資產管理分析員
執筆之時,博立客戶沒有持有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