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中國電動兩輪車的發展機遇 (信報「財智博立」專欄) - 中原博立
審視中國電動兩輪車的發展機遇 (信報「財智博立」專欄)

審視中國電動兩輪車的發展機遇 (信報「財智博立」專欄)

當大家提到電動車,首先想起的必定是Tesla(TSLA.US)、比亞迪(1211)或者一眾做車新勢力。但是,相信不少投資者未必留意過電動兩輪車的雙寡頭如雅迪和愛瑪。單計2021年前,電動兩輪車在中國的銷量高達4100萬架,其中雅迪(1585)和愛瑪(603529.SH)合共擁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兩家公司的市佔率及利潤亦隨著集中度提升而逐步走高。2016年在港股上市的雅迪,股價更從IPO起計,5年之間上升超過10倍。

實際上,電動兩輪車也曾經歷過一段行業廝殺,不過多年來隨著國家對行業推出不同的新標準(譬如2019年推出的「新國標」),一些不規範生產的玩家已被陸續淘汰,而剩下的龍頭玩家也在提升生產質素和品牌實力,令到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電動兩輪車生產商已從「新國標」推出前的數千家驟減至目前不足百家。從兩家龍頭近年的財務報表上可以清晰看到,他們的規模持續擴大、毛利率逐年提升、單價也受惠高端化和品牌效應而上升,這一方面既受惠於「新國標」在部分區域逐漸落地推行,帶來了置換的新需求。因為「新國標」針對電動自行車有明確限制,重量小於55kg,最高時速小於25km/h,重量的限制實際上是在倒逼中小企業用鋰電或更有利的技術創新,但是基於成本考慮和研發能力,中小企業根本很難做到。雙寡頭雅迪和愛瑪則透過技術創新,以產品換代升級的方式去提升品牌實力和單價,因而能享受很不錯的增長。由於疫情的影響,「新國標」在不同地域的執行有所不同,也某程度上延後和平滑了整個置換需求,市場估計中國電動兩輪車在未來幾年的增長將介乎6-8%之間。

除了國內市場外,電動兩輪車「出海」也是一個被熱烈討論的概念,因為市場也擔心中國市場總有一天會變為「存量市場」,要想尋求新增長曲線必須要外闖。其中,東南亞、印度等地是全球摩托車或兩輪車保有量最高的區域,是當地人主要的出行方式。但是,我們對「出海」的概念存有一定懷疑,因爲當地品牌實力未必弱,加上應該已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同時這個行業本身門檻不高,產品同質化嚴重,新競爭者較難挑戰現存龍頭的地位,中國的過江龍要打敗當地的地頭蟲絕不容易。

總的來説,電動兩輪車跟新能源車是截然不同的故事,吸引場內資本的特點也很不一樣。後者是以“破壞性創新”、新興行業來吸引著眼於增長故事的投資者;相對地,電動車兩輪生産商的估值應對標工業股,而不是簡單地對標新能源車行業,較適合偏好穩定業務的投資者。

(筆者或其客戶持有比亞迪(1211)及Tesla(TSLA.US),並隨時買入或賣出)
作者洪龍荃,博立聯合創辦人、基金經理、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中原博立

「博立」品牌,由兩位知名及經驗豐富的投資總監 - Michael Kan 簡志健 和 Larry Hung 洪龍荃共同創立。他們除以價值投資為基礎,更重視公司的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及增長潛力,致力發掘可持續增長且有機會被重估價值的公司。他們非常重視公司質素,勤於公司專訪,深信投資決策應該根據基本研究及分析而決定。他們也極其重視風險控制及操作紀律,投資風格經歷多年實戰的驗證,長綫回報傲人。

中原「博立」全權委託投資組合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