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紅書上一份“全國統一”的年輕人逛街路線獲讚衆多。「出地鐵,直奔B1、B2層,點杯奶茶,邊喝邊逛。在服裝店逛一圈,遇見好看的拍下貨號上網搜。逛逛零食店、雜貨店,看在有趣的IP聯名份上消費50元以內。到了飯點,B1B2餐飲店中選一家果腹。買張刮刮樂、夾個娃娃,結束愉快的一天。」
相信常到内地消費的朋友也會注意到這個現象,當我們走進大部分商場,會發現B1、B2層總是人頭涌涌,而樓上則顯得相對冷清,只有少數顧客穿行其間。因此,有專家形容此為「B1B2現象」,即是時下年輕人,特別是18-35歲的主力消費群體較爲追求性價比,而商場較傾向將美食街和平價店舖集中的B1、B2樓層,他們在這裡可以找到各種美食、潮流時尚、娛樂、美容服務等,在滿足自己想要的體驗感的同時,所需價格也在可接受範圍之中。這種消費習慣和偏好不僅反映了年輕人的消費觀和心態,同時也間接影響了商場和品牌的運營與發展。
事實上,過往商場的樓層設計主要是根據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行走路綫來劃分,B1、B2層往往是相對大眾消費的區域,以超市、快餐和低單價的潮流品牌為主。而當樓層愈高,則品牌定位就逐漸提升,往往由中高端品牌佔據。這種常見的分布方式,主要考慮是將同類目標客群的品牌,或是同類消費場景集中,一方面可以疏導人流,也可以令位置相對劣勢的B1、B2層能夠因類剛需的消費場景聚集更多人氣。但自疫情以來,宏觀經濟壓力逐步增加,年輕人自身也面臨著沉重的經濟和精神壓力,收入低於預期,消費壓力較大。激烈的工作競爭和生活壓力,以及相對較低的幸福感和與日俱增的焦慮感,這些因素深深影響著他們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選擇在B1、B2層消費,因為這裡更容易滿足他們性價比、體驗感和社交價值等方面的綜合需求。年輕人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盲目追求名牌,而是更理性地尋求物有所值。因此,疫情過後,當我們重回到實體場景消費,已不難發現商場的佈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B1、B2層再不是過去只容納大衆消費的業態,更多大品牌也希望分一杯羹,加入戰團,而商場也投入更多資金將B1、B2層裝修得更加精美,以適應客流的樓層變化。
尼爾森IQ中國最新發佈的《2023年中國消費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顯示,今年7月的調研中,43%的中國受訪者表示將嚴格把控整體花費金額,37%的受訪者表示將改變消費方式以尋求最優價格/更低價格的產品。相較於2023年1月,對價格不敏感的“悠然自若型”明顯減少,從29%降至15%。今年以來,内地消費出現了多個消費降級、下沉市場的現象,例如「淄博燒烤」、「貴州村超」,再到其他中外餐飲品牌到三四綫城市擴張,甚至「雙11」各大電商平臺均聚焦在「最低價」、「真低價」等關鍵詞標籤,已清晰透視了中國經濟現在的最新情況,2024年估計將繼續延續消費力疲弱,除非我們看到强力的政策出臺。2023年將屆,在此祝願各位讀者新一年投資順利、健康快樂。
作者洪龍荃,博立聯合創辦人、基金經理、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