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公司調研的時候,除了關注公司自身的因素外,我們也關注行業的本質和發展,譬如行業的增長空間有多少?現時滲透率是多少?未來滲透率提升的速度?最終行業的競爭格局如何,是三分天下?還是一超多強?當進行成長股投資,其中一個較佳的方法是先選出一些增長空間大、同時滲透率低的行業,然後從中挑選到領先企業,把握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階段買入,直至行業滲透率提升至30%至50%才賣出,一般會取得不錯的回報。
對於大部分行業而言,包括消費品或者科技產業,當滲透率達到10%,行業便會進入爆發期。近年的例子有電動車行業,電動車的滲透率在2019年達到10%,其後整個市場包括特斯拉在內的玩家收入紛紛錄得快速增長,行業正式進入爆發期。廣發證券曾經發佈一個關於滲透率的研究報告,他們把滲透率提升的行業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破壁滲透期,滲透率介乎0%至20%,第二階段是高速滲透期,滲透率介乎20%-40%,第三階段是飽和滲透期,滲透率介乎40%到60%。在每一個階段的產業趨勢,盈利情況,股價表現及估值水平均有所不同。
關於第一階段「破壁滲透期」,公司股價的上升速度最快,龍頭企業往往可以急升3至6倍,估值市盈率可能高達80至200倍,享受到「戴維斯雙擊」(盈利和估值同步上升)。報告中提到了了3個行業,分別是2007至2014年的智能手機行業,背景是iphone 帶來觸碰技術、晶片、工業設計理念革命。2010至2016年的安防高清攝像頭產業,背景是視頻編碼等技術突破,“平安城市”政策驅動。2012至2017年的移動互聯網產業,背景是微信開始普及,4G技術打開流量瓶頸,移動遊戲等場景興起。而其中以智能手機行業為例,行業內的龍頭歌爾股份股價在2009年至2010年漲了6倍,甚為驚人!
至於第二階段「高速滲透期」,公司股價的上升一般介乎20%至100%,同時部分公司的股價在該段時期會開始跑輸。因為這時期內起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開始下跌,大部分公司的營收增長開始放慢,表現較差的甚至會出現倒退,於是估值會開始下跌,從高位的過「百」倍估值下跌至40至50倍水平,公司的股價走勢也會變得顛簸,不像第一階段般氣勢如虹。
到了第三階段「飽和滲透率」,行業從成長期逐步步入成熟期,滲透率增長將會放緩,此時期公司的估值和盈利增速會繼續收縮,超額收益將近結束。行業内的企業慢慢變成存量競爭,只有少部分能夠脫穎而出,市值總體呈現增長。
作者洪龍荃,博立聯合創辦人、基金經理、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持有特斯拉,並隨時買入或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