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1
阅览人数: 3902

(繁) 創新藥:中國醫藥行業的未來出路?(信報「財智博立」專欄)

(繁) 中國近年大力推進藥企一致性評價,同時國家醫保目錄中新增創新藥的比例也大大增加至超過10%,而其中國產創新藥的納入比例也大大調高;另一方面,國家同時推行帶量採購,一衆仿製藥的價錢被大幅降低。國家通過對創新藥的鼓勵和仿製藥的壓抑,企圖倒逼國內藥企加速創新,令更多傳統仿製藥藥企紛紛轉型至創新藥企,也催生了一批創新型研發藥企,集中研究某些重點領域如抗腫瘤藥、孤兒藥等。

針對創新藥的定義,國際慣例主要是分爲兩大類別,分別是首創新藥和仿製創新藥,而首創新藥主要是指First in Class(FIC)藥物,而仿製新藥則是指Me-too、Me-better及Best in Class等藥物。一般而言,FIC藥物是指藥企根據最新疾病學研究的突破去尋找到一些候選靶點,從無到有逐步合成候選化合物,繼而再通過多重試驗和篩選,最終才研發出能夠既安全又能治療到疾病的藥物。創新藥的研發時間長,而且投入花費巨大,成功率卻偏低;當然,一旦研發成功,藥企將能在專利期内享受超高利潤。而 Me-too、Me-better及Best in Class等藥物則是指藥企根據公開的FIC藥物信息,進而研究其分子結構和化學特性,在其原有結構上進行修改和改進,從而得到一個分子結構不同,但是藥效非常近似的藥物。而也正正因爲其研發不是原創性,因此研發風險和費用相對會較低。

中國的藥企基本上均是從仿製藥起家,但是隨著新近的政策變化,他們也陸續需要朝創新藥的方向進發。現時,創新藥佔國内總體藥品銷售的比例還是相當低,估計大約為中至高單位數;倘若我們參考海外市場的話,不難發現美國的創新藥佔總體藥品銷售的比例高達75%,而歐洲及日本等地均佔上60%或以上。因此,哪怕我們假設國内藥品市場的銷售總額保持不變,國内創新藥應至少還有10倍或以上的增長空間。

過往創新藥的佔比不高,自然有其歷史原因所引致的,譬如以往國内醫保對創新藥的支持較少,而且新納入創新藥的步速也不夠快及靈活;但是正如文章開首提到,醫保對創新藥的支持已大大提升。同時,國内也推行一系列政策以提高藥企的創新研發能力,因爲過往本土藥企在研發開支的投入均與海外藥企相差甚遠,而且研發方向集中在仿製藥上,長期價值不高。於是,國内紛紛推出不同的計劃項目,譬如863計劃”、“97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均將生物醫藥研發作爲優先輔助項目,並作重點扶持。而帶量採購的政策下也倒逼越來越多藥企向創新藥的方向進發,唯有創新藥才可以享受較高毛利,並且成爲利潤的支撐點。

中國過往原始創新能力較爲薄弱,醫藥研發主要停留在仿製藥的水平,國内上市的創新藥也多爲Me-too藥物,缺乏首創First in Class藥物,只能憑藉低廉的價格優勢去搶佔市場,但同時享受較低利潤。創新藥研發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國内藥企如要取得長期成功,除了研發方向及能力外,更需要掌握天時地利人和三個重要因素。而近年來國内新藥研發環境顯著改善,這些年來陸續發佈了多項對創新藥物研發的支持政策;另外,大量海歸人員回國創業,在當前國内鼓勵創新、為創新藥審批開闢綠色通道等政策的推動下,創新藥的研發和審評周期已進一步縮短,從而有效地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再者,醫保目錄已進行調整,未來將重點扶持國產創新藥品種,繼而降低病患者的醫療開支,也有助推動銷量放量上升。

其中,抗腫瘤藥物研發更成爲市場熱點,而其中國内多家藥企也紛紛佈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 )的研發。隨著人類對癌症的認知增多,近年藥企紛紛大舉進入「免疫療法」之研究,簡而言之,此療法便是透過不同方式去增强或者調整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以擊倒癌細胞。其中一個方式為免疫細胞療法,意思是將病人自身的細胞拿出體外加工,强化它的能力,然後再放回人體内的療法。第二種便是本期重點分享的PD-1/PD-L1抑制劑,在正式介紹之先,我們先要了解癌症是如何得來的,癌細胞本屬人體細胞,只不是是因爲變異而成;而本身人體的免疫系統内存在一種T細胞白血球,是能夠吞噬癌細胞;由於人體内部希望調控T細胞的活動能力,以避免T細胞的活動能力太强,好壞細胞也一起殺掉,因此T細胞表面上存在一個「按鈕」,它叫做PD-1,只要關掉PD-1按鈕,T細胞也會停止活動。遺憾的是癌細胞本身也非常聰明,他們懂得分泌一種PD-L1的觸手,可以關掉PD-1按鈕和停止T細胞的活動。因此,PD-1/PD-L1抑制劑對於治療癌症的用途便是施打PD-1抑制劑,讓T細胞不會被關停;或施打PD-L1抑制劑,讓癌細胞不能分泌觸手。

目前,這種免疫抑制劑療法,可以用於治療包括惡性黑色素瘤、肺癌、頭頸癌、腎癌等多種惡性腫瘤,極大程度上提高了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據 EvaluatePharma 預測,2020 年 PD-1/PD-L1 抗體市場規模將達到 350 億美元,2015 年至 2020 年複合增長率 61%;國外企業針對該靶點的研發競賽非常激烈,目前 BMS、默克、羅氏和阿斯利康較為領先。國内方面,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於2018年12月成為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PD-1單抗,適應症是二線治療黑色素瘤。而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是第二個獲批的國產 PD-1 單抗,已獲批適應症為復發/難治性經典霍奇金淋巴瘤,其他在研適應症穩步推進,肺癌、肝癌等大癌症適應症研發進度國內領先。

從綜合能力去分析,國内藥企如恆瑞、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及君實生物等均值得長期跟蹤及留意,期待未來有一天中國會跑出一至多家藥企,可以比肩互聯網科技巨頭的市值。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持有信達生物及百濟神州,並隨時買入或賣出

作者洪龍荃,博立聯合創辦人、基金經理、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中原博立

发表意见...